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终结了恐龙1.6亿年的统治。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这场改变世界的大灾难的直接证据,其形式是紧随其后的海啸的“巨泡”化石。
尽管我们现在的气候变化似乎如此之快,但与白垩纪末期相比,这是一次悠闲的漫步。一颗小行星(或彗星碎片),直径至少10公里(6.2英里)尤卡坦半岛在墨西哥,虽然这可能会让任何太不幸、太接近归零地的事物迅速消亡,但其影响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
撞击将引发海啸、地震、火山爆发和广泛的野火。海洋本来会变成危险的酸性,大量的岩石和烟灰会被扔到大气中,遮挡阳光长达18个月。总之,地球上多达四分之三的生命被消灭,包括恐龙和恐龙大约93%的哺乳动物.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些灾难性后果之一的物理证据——海啸。在经历了数千万年之后,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但在埋在地下1.5公里(0.9英里)的路易斯安那大学拉斐特分校的科学家们在岩石上发现了巨浪留下的巨大涟漪化石。这些波纹平均间隔600米(1968英尺),平均高16米(52.5英尺)。研究小组表示,它们的方向似乎与撞击坑完全一致。

这一突破来自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地下的地震成像数据,这些数据是由Devon能源公司在寻找石油资源时收集的。该区域与希克苏鲁伯撞击地点直接横跨墨西哥湾,在大灾难发生时,由于海平面上升,该区域的水深约为60米(197英尺)。
这种深度可能帮助它们保存了这么长时间。研究小组说,在海浪退去,海水平静下来后,风暴和其他自然干扰不可能到达那么深的海底,让海床保持其波纹的模式,直到它变成化石。
新发现为希克苏鲁伯大碰撞后数小时和数天的事件提供了更多的物理线索。最近的其他研究发现鱼群坑被海啸从水中抛出来,埋在3000公里(1864英里)外的泥土中,从蒸发的岩石和材料中形成的玻璃珠雨迅速沉积水冲了进来,冲进了火山口。
这项新的研究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
资料来源:路易斯安那大学拉斐特分校通过科学杂志